电话:4000096580
邮箱:sunjt@sqbang.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道6号TCL大厦A303
新闻 链接
近年来,贵州省计划生育协会始终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计划生育与精准扶贫工作相融合的新模式,从多方面入手,多举措实施,精准帮扶计生困难家庭,为促进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与家庭幸福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三五”开局之年,省计生协励精图治,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计生工作进入新常态,积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努力打造家庭服务中心、产业发展合作社“两大服务平台”,倾心铸就“五大幸福计生行动”特色品牌,着力建立精准帮扶计生困难家庭的长效机制。
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贵州省计生协于2014年启动实施了计生协产业发展合作社“百千工程”。图为省计生协周承洲专职副会长(左)到金沙县调研“幸福工程”项目和计生协产业发展合作社“百千工程”实施情况。
纳雍县猪场乡倮保鸠村受助贫困母亲、独生子女户罗晓英牵过“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项目捐助的耕牛。
岑巩县注溪镇哨坪村刘本英在计生协帮扶下,种植了70亩思州柚,年收入10余万元,瞧,她捧着柚果笑得多开心呀!
创建家庭服务中心 各级计生协齐“出招”
去年,汇川区泗渡镇观坝村计生协会员姚全修在庆祝七十大寿时,村计生协会长、家庭服务中心主任赵明华上门赠送了价值200元的礼包,姚全修说:“过生日送红包、生病了来慰问,家庭服务中心个个承诺都兑现,这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同样,种植蔬菜的独生子女户冯姝每年都会收到家庭服务中心赠送的种子、化肥等物资,还经常参加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的技术培训,冯姝说:“有了家庭服务中心的帮助,收入比以前明显增加了!”
近年来,省计生协先后在遵义市、安顺市等地召开全省创建家庭服务中心工作现场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家庭服务中心活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以“五有”为标准(有阵地、有队伍、有制度、有经费、有活动),以“六服务”为抓手(宣传倡导、医疗保健、诚信计生、便民惠民、矛盾调处、红白喜事),力争到2020年,全省普遍创建家庭服务中心,形成网络健全、队伍优化、活动规范、服务多元、凝聚力强的计生协工作新局面。
省计生协要求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群众所急、党政所需、协会所能”明确向群众承诺提供服务的具体事项,充分发挥计生协各功能服务小组和自愿服务队伍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帮扶慰问等活动,关爱扶助计生协会员和计生家庭特别是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计生特殊家庭等困难群体。全省累计创建家庭服务中心1857个,为群众提供生育慰问、子女助学、扶贫济困等服务373万人次,计生协工作更加深入基层,更加深入群众,使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了“零距离”。
各地结合实际,纷纷制定出台了相关服务管理制度,明确服务承诺内容,让广大计生家庭和会员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如遵义县马家湾社区家庭服务中心与社区内卫生院、超市、供水点、理发店、幼儿园等单位合作,承诺为社区群众提供医疗保健、子女托管、购物打折和送货上门等服务;汇川区娄山关村开发了“家庭服务中心网站”,承诺为群众发展乡村旅游、藤编产业等提供信息发布、在线销售服务,累计帮助群众实现增收200余万元;锦屏县华寨村家庭服务中心承诺提供产业发展、生育慰问、生产帮扶等五项服务,龙本富的孙子考取重点大学,家庭服务中心上门放鞭炮祝贺并送去200元的奖励金,龙本富逢人就说:“计生协真是我的贴心人!”
打造产业发展合作社 助推计生家庭奔小康
织金县小牛场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建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九丰公司凭技术和销售占20%股份,计生协自建大棚占80%股份,股份红利实行每季蔬菜销售分配和年终决算总分配,个人社员参与管理和生产经营另发工资,计生家庭已累计分红36万元,承包大棚和务工收入达260余万元。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葛振江在小牛场村考察调研时说:“织金县小牛场村蔬菜基地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找到了中国西部农村计生家庭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广大农户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安全风险的能力不足,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较低。为切实增强计生家庭和计生协会员增收致富的能力,省计生协启动实施了计生协产业发展合作社“百千工程”,即每年新建100个合作社示范点、2020年力争建成1000个合作社。目前全省已创建计生协产业发展合作社300多个,累计创收6000余万元,受益家庭2万余户,实现了县县全覆盖,打造了助力计生家庭圆梦小康的服务平台。
从合作社的组织契约关系来看,可将我省计生协产业发展合作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公司引领型,如普定县陇财村采取“联合会 公司合作社会员”的模式建立了葡萄产业合作社,依托贵州裕隆苑农业科技发展公司的帮扶带动,入社会员每户年平均增收1.5万元;二是能人带动型,如松桃自治县安山村计生协会员李春学带头创办了桃源生态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能人大户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为会员提供菇种、技术和营销等服务,合作社实现年产值1000余万元;三是农户自主型,如威宁自治县新河村65户农户自发组织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合作社已养殖黑山羊500余只,种植苹果1100亩,有力助推了计生家庭增收致富。
当前,全省计生协产业发展合作社“百千工程”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资金多元化。既有“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项目资金支持,也有来自上海市、北京市等地计生协的对口援建资金,还有省、市、县各级计生协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和各级“人口福利·生育关怀基金”投入;二是模式多样化。各地计生协积极探索建立了不少项目好、风险小、效益高的项目运作模式,涌现出了施秉、赤水等县(市)的“致富能人基地 合作社”,西秀、金沙、荔波等县(区)的“公司 基地合作社”等成功运作模式;三是管理规范化。省计生协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对项目进行立项、申报、审查,省、市、县、乡、村、户层层签订项目协议书。项目所在市、县、乡计生协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省、市计生协不定期对项目点工作进行督查,确保了项目规范化实施。
做强做大基金蛋糕 倾心铸就特色品牌
石阡县国荣乡寨根村甘正高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一直这么关心计划生育家庭”。作为铜仁市市级“人口福利·生育关怀基金”的首批受益者,他领到了2000元的计生家庭重大疾病慰问金。2016年6月17日,省计生协、省人口福利基金会、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了铜仁市“人口福利·生育关怀基金”捐赠仪式,活动当天共募集善款近700万元。仪式上向20户计生困难家庭发放重大疾病慰问金、助学金共计40万元。
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是关心关爱计生困难家庭的必要物质保障,计生协开展各项关怀服务活动,都离不开工作经费的保证,而这也关系到计生协能否向广大计生家庭和会员群众兑现承诺,赢得群众信任。省计生协充分利用省人口福利基金会融资平台,借力卫生计生、计生协的组织网络优势,探索实施了“政府支持、系统整合、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生育关怀基金募集新模式,在全省88个县(市、区)、2个非建制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2个市建立“人口福利·生育关怀基金”,募集资金最多的县达1100万元,全省募集资金总额累计突破2.9亿元。
各地还通过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会员会费注入和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工作经费,在5600多个村(居)探索建立了村级生育关怀基金,共募集基金7800多万元,增强了村(居)计生协对计生家庭的扶助能力。如黔东南州计生协探索了“四个一点”基金募集模式,即会费筹集一点、工作经费提取一点、社会爱心人士捐赠一点、政府支持一点,全州共募集村级生育关怀基金800余万元。
在努力做强做大“人口福利·生育关怀基金”蛋糕的基础上,省计生协提出基金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通过整合和创新,在全省扎实开展了幸福工程、幸福微笑、幸福人生、幸福守望、幸福家庭“五大幸福计生行动”。“幸福工程”项目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救助贫困母亲6万余人;“幸福微笑”行动累计为2680名唇腭裂儿童实施了免费整形修复手术;“幸福人生”行动惠及3500多名计生特殊家庭成员;“幸福守望”行动新建留守儿童“幸福守望乐园”2430所,开通亲情电话和网络视频4235个;“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五大幸福计生行动”累计投入资金、物资5亿多元,惠及计生家庭50多万户,全力助推计生家庭精准扶贫、有效脱贫。
“当前,贵州省计生协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全省各级计生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机制、手段和方法,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计生协专职副会长周承洲说。贵州省计生协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服务民生为根本,通过一系列真实具体、深入人心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诠释了计生协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切实增强了计生协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有力地促进了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与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