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096580
邮箱:sunjt@sqbang.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道6号TCL大厦A303
昨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前往部分家政服务机构进行集中视察,重点调研家政服务业的创新和实践,家政服务机构的管理与规范,以及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制度保障等。视察中,互联网平台下的家政服务新形态引发关注。然而,管理平台如何和市场化平台有效结合,员工制和非员工制的平衡关系如何把握等,仍然有待探索解决。
专业平台提供全程培训
记者见到,在位于闵行区莘松路的悦管家,市人大常委会人员对其月嫂培训和输出月嫂服务、家政服务可追溯管理体系产生了兴趣。据悉,作为家政服务平台,虽然用户下单、服务者服务过程等比过去传统得显得繁琐、步骤多,但每一步都得到监控,有问题出现公司也能直接介入解决。
不仅如此,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海每年约出生26万新生儿,其中12万家庭需要月嫂;此外,老人对于保姆,白领对于负责保洁、做饭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为此,悦管家会为员工提供岗前、岗中和岗后三段式培训。“比如,对一名钟点工而言,岗前三至七天的集中培训,可以使他干得了活,但要真正培养一名优秀的员工,他还得需要后续一系列的指导和培养。”这样的服务输出也被视作是未来的主流方式。
服务水平低却总涨工资
根据调查,当前我国35.6%的家庭有老年人照料需求,18.2%的家庭有未成年人照料需求,30.4%的家庭有双重照料需求。本市目前800多万个家庭中,正在使用或者有家政服务需求的家庭超过三分之一。家政服务需求旺盛,而且持续呈刚性增长;另一方面,家政服务的供给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本市家政服务企业“小、散、弱”特征突出,行业进入无准入门槛,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现象,服务员存在不安心现象,消费者存在不放心现象;家政服务在服务标准、服务价格、服务保障等方面无章可循等等。
座谈会上,就有代表指出,她的身边就有碰到过严重失职甚至有犯罪倾向的保姆,但事实上,该保姆一旦被业主解聘,仍然能在市场上活跃。此外,家政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价格也极不匹配。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家政服务人员很容易出现频繁跳槽、涨工资的情况,但实际服务水平并不能尽如人意。
此外,家政服务人员用工方式复杂,家政服务培训补贴发放缺乏细则,是否应该引入第三方审核机制等问题也成了座谈会现场热议的话题。
上海率先为“保姆”立法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莫负春指出,家政服务,具有“分散”的特点,要形成具体的管理措施、成立专门的管理平台的确有不少难度。然而,视察中,他们发现许多市场化平台已做得比较到位,能实时监控到每一位家政从业人员的状态以及后续评价体系等。如何将政府管理平台和市场化平台结合,让管理平台也具有服务功能,才能更有效地为各方所用。另一方面,也应把握好员工制和非员工制的平衡关系。“家政服务行业虽然在逐步推进员工制,但家政服务本质避免不了灵活就业的形式。因此,不能对‘非员工制’情况一刀切。”莫负春指出。
据悉,虽然国家层面及本市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上海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因此,上海开展家政立法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全国省一级层面这是第一个家政地方性法规。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度工作安排,9月下旬的市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将审议《上海市家政服务条例(草案)》。